强制跳转、诱导下载、自动续费APP乱象迎来终结时刻?

文章来源:媒体动态时间:2024-03-30 21:36:56 点击:1

  伴随着互联网反垄断的不断深化,各大平台之间的“墙”似乎都拆掉了,朋友发来的商品信息,也终于不用变成奇奇怪怪的外星文才能跳转购物,但是,还有一堵无形的“墙”仍在保留着。

  打开手机浏览器浏览某网页,看了一半却提示“更多详细的内容,请在某某App中查看”,这可比转贴火星文更让人反感了,幸好的是,这堵墙也到了该被推倒的时候了。

  今年2月,有网友在工信部留言,建议对部分网站强制要求下载APP的行为进行整治。很快,工信部便回应,表示将深入研究,维护用户合法权益。

  3月3日,相关指导意见就出台了,工信部披露将督促相关互联网公司进行整改,要求不得自动或强制下载App;不可以要求用户不下载App就不给看,或者不让看全文;不得以折叠显示、主动弹窗、频繁提示等方式强迫、误导用户来下载、打开APP,或跳转至应用商店。

  事实上,“跳转才能观看全文”这样的一种情况,不少网友都很熟悉了,莫名其妙文章才看了一半,就要求跳转,甚至必须下载APP才能继续阅读。

  而部分平台虽然并没有强制要求下载APP才能观看,但也存在着诱导下载的情况,比如在阅读过程中将内容折叠,或者反复弹出提示邀请下载APP,十分影响阅读体验。

  说起来,这样的一种情况其实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,而且不止一两个平台,大部分互联网大公司也都是这样设置的。

  虽然毋庸置疑部分 APP 的内部功能较为全面,通过APP确实能够得到更佳的阅读体验。但是对大多数用户而言,他们或许只是想看完当下的这一篇文章。

  平台打着“为你好”的旗号来擅自帮用户做决定,说到底还是强扭的瓜不甜,因此,对于这一次整改,大部分网友都表示非常认可。

  而在工信部发出指导意见后,几个头部APP平台都已完成整改,用户点开文章后便可直接阅读全文。但是,这一次的整改能否顺利过渡且不会“春风吹又生”,则难免要打个问号了。

  早在2016年,工信部就出台了《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和分发管理》的规定,其中明确声明 APP 在没有经过用户同意前,不得私自开启第三方软件、收集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以及强行推广其他平台。

  但从我们的实际体验来看,躲得过A平台的强制下载APP,也躲不过平台的强制弹窗,而且互联网行业的乱象,还真不止以上所说的这几点。

  近日,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关于“知乎会员自动扣费”的投诉,有用户表示,自己已经成功注销了知乎账号,依然遭遇自动扣费;有用户称,从来不使用知乎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扣除了18个月的会员费用…

  其后,知乎回应称:“知乎对于用户付费情况有标准的通知流程,会员业务开通连续订阅,我们会在续费前的5天私信提醒,不存在用户不知情提前下产生扣费的情况。”

  到底孰是孰非,我们暂时先不讨论,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,“连续订阅”确实是目前不少APP都一定会出现的“坑”。

  以知乎的会员购买界面为例,默认的第一选项是新客专享的19元的月费会员,写着“连续包月”,下方还有一行小字 “次月¥19续费,可随时取消”。选择购买会在扣款页面中看到这样的说明 “当你在商户发生消费后,商户将自动扣款并通知你,无需密码验证。”

  可见,当我们购买不同APP的会员时,如果不小心选择了“连续包月”,那么后续的月费很有可能会被平台一声不吭的扣走,而你也别怪平台没有提前打招呼,毕竟人家早在你第一次付费时就给你提醒了。

  除此之外,想要取消已经默认的“自动扣费”,也并不是特别容易,有网上的朋友表示自己经历过类似的情况,终究是要咨询客服才能解决。

  当然,除了“强制跳转APP”和“自动扣费”之外,被用户吐槽的互联网“骚操作”还有很多,比如之前拼多多“砍一刀事件”,一边宣传着邀请其它用户砍价可以不要钱拿礼品,但砍价的进度条却一直都是99%,这难道不是虚假宣传?

  此外,不少网站会经常强制弹出弹窗广告,不少广告的内容涉及误导消费、黄色、暴力等,特别是对于中老年用户,假如不小心点击这里可以进入,很可能就会遭受经济损失。

  作为消费者的我们,早就苦以上互联网乱象久矣,但为什么乱象总是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,主要的原因或许有两方面。

  一则,是来自于网络站点平台对流量的焦虑。随着网络行业的持续发展,“流量见顶”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。对一些头部的网络站点平台来说,或许还能凭借过往吃到的红利维持着用户规模,但对于一些新入的、小型的平台而言,要在大海里吃上鱼,从大平台的口中抢饭吃,不使出十八般武器可是不行的。

  另一方面,或来自对用户行为数据的考虑。正如上文所言,尽管“强制下载”等行为能帮助平台拉新、引流,但同时也会损害使用者真实的体验,对一些成熟的、头部的网络站点平台而言,牺牲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换取新流量,特别是在当下红利期已过,增长有限的背景下,这似乎不是一笔划算的交易。

  那么,大部分网络站点平台图的,或就不是流量那么简单,而是流量背后的用户行为数据了。对网络公司而言,面对一些用网页浏览内容的用户,平台是无法通过网页端精准地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。

  但通过APP则可以,特别是一些头部网络站点平台,旗下或不止拥有一个APP,只要用户能下载它们其中的一个APP,通过阅读、支付等数据展示,就能更为准确地描绘用户画像,发挥大数据的作用。

  其实,互联网行业的“流氓现象”也代表了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史。早十年左右,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扩张时期,手机APP正在大量取代浏览器,各大平台之间为了争夺流量,自然各出奇招,都希望可以将用户精准分配到自己的平台上。

  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,行业的监管也慢慢的变规范和细致,比如此次针对“强制下载APP”出台的指导方案,从用户投诉到公布不过个把月的时间,而各大平台在“监管时代”到来之后,也显然更积极配合,让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大幅提升。

  互联网的本质正是持续不断的发展、发展,监管也是,对行业来说,或许这样的乱象由来已久,但不代表不能改正,只要愿意给予时间,将能迎来一个更和谐、更干净的网络环境,我们也希望能看到更规范、更加尊重用户的 APP 市场。

  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